剛談過已有接近八十年歷史萊登盃(Ryder Cup Matches),今年輪到歐洲主場,下月在位於愛爾蘭的Kildare郡K Club舉行。原來,抗衡萊登盃的洲際高爾夫球盃賽,為數亦不少。
眾所皆知,萊登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歐美洲際大賽,只限歐美球員參賽。但放眼現今高壇職業球手,很多非歐美球手在這十年間嶄露頭角,在世界獎金排名榜上地位亦顯著非凡,例如斐濟的辛格(Vijay Singh)、南非的艾斯(Ernie Els)和高遜(Retief Goosen)、澳洲老將羅文(Greg Norman)和新晉小子奥基利(Geoff Ogilvy)等等一大堆,他們一些或已移居美國,但仍保留本身國籍,就算當年成績斐然,亦無緣入選。
克林頓任首屆嘉賓
不是知否這一股新勢力,或有個別球員不服氣,以美國為首,游說各國總統,合辦高球總統盃(Presidents Cup),由美國隊對全世界除歐洲球員隊(如筆者沒記錯,應是當年雄風萬丈的大白鯊Greg Norman大力倡議的,另一說是美國PGA Tour 鼓吹的)。
總統盃賽事形式和萊登盃差不多一樣,只是嚴格排斥歐洲球員,萊登盃在隔年單數年份舉辦,總統盃便在雙數年份舉辦(9/11 後萊登盃順延一年現今便反過來),目的用來抗衡萊登盃,那懼司馬昭之心。
果然,第一屆總統盃在一九九四年成功在美國維珍尼亞洲揭幕,不知何解第一屆榮譽主席選了前美國總統福特,莫非因他特赦尼克遜有關?(此公任內名言為〝I’m a Ford, not a Lincoln〞,把不同級別汽車名稱來自嘲不要對我太高期望,我一輛小小福特怎及林肯總統解放黑奴豐功偉績。 ) 而當時就任不久、萊温斯基還未入白宮當練習生的克林頓總統,名正言順成為總統盃揭幕嘉賓,亦成為一時佳話。
眾所皆知,克林頓是熱愛打高球之人,更譽稱為歷史上球技最佳的總統,他當時大樂,曾一度以為總統盃為他而設。
明年,定於蒙特利爾舉辦的總統盃已是第七屆了。過往六次,美國隊贏了四次、打和一次,國際隊只能贏得於一九九八年在澳洲舉辦的一次。(後補:至二O一七年第十一屆,美國隊勝九次。)
說到底,萊登盃的歷史使命比總統盃來得深遠,總統盃能與之爭一日之長短,確實不易。况且,美國球員有沒有興趣今年應付完萊登盃,明年又要出賽總統盃?獎金不多的賽事,對職業球員吸引力有多大?實屬疑問。
皇朝盃為亞洲精英而設
雖說高爾夫球遍及全球,但坦白說,頂尖球員莫不來自歐美澳各國。亞洲這邊廂,要突圍而出入選國際隊的球員在現今條件下機會甚微,南韓崔京周(K J Choi)算是最接近。他現今在入選國際隊排名第十八,再高七位才夠資格参加總統盃(總統盃隊員是十一人,比萊登盃少一人)。
皇朝盃(Dynasty Cup)的出現,可說是對亞洲球手暫無緣挑戰美國隊盃賽的抒發不滿。一九九O年,皇朝盃本來是中、日、南韓的三角賽,後來加上北韓成為四角賽,到二OO三年在深圳觀瀾湖舉辦的賽事,形式就如同萊登盃和總統盃,不過主隊不是美國,是日本,由日本隊對由其餘亞洲國家組成的亞洲隊,正式成為APGA 巡迴賽事。結果,亞洲隊連贏两次。從美國隊對抗歐洲隊,到全世界,那麼,高球有沒有世界盃?
多國曾奪高球世盃
有是有的,但是,從一九五三年開始,已有所謂的World Cup of Golf 舉辦,不過論轟動程度和榮譽象徵當然不及足球世界盃,因為每個國家只派兩名選手参加。
除美國外,阿根廷、西班牙、日本、南非、愛爾蘭、德國、澳洲、加拿大和台灣等通通拿過高球世界盃。
還記得一九九五年在深圳觀瀾湖舉行時,Fred Couples 拍着Davis Love III在補洞賽時奪冠軍,筆者故意把當時紙製的leaderboard字牌取下,要了他們的簽名,保留到現在。
始終,高球是以個人榮譽為先,將什麼國家隊世界盃放在高球上,只當聊勝於無而已。 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